头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头纱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工业领域清洁生产现状与问题

发布时间:2021-01-25 14:49:02 阅读: 来源:头纱厂家

中国工业领域清洁生产现状与问题

清洁生产浓缩了世界各国20多年来防治工业污染的经验,是在长期工业污染防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对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末端治理模式的巨大突破,是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清洁生产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在不同国家,关于清洁生产有不同的叫法,除了“清洁生产”外,还有“污染预防、废物最小化、源削减、源控制、清洁工艺、污染削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清洁生产明确做出如下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除了我国在法律中对清洁生产做出明确定义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美国、加拿大等机构和国家也对清洁生产做了定义。虽然各国(机构)对清洁生产的表述不同,但都提出了共同的基本特征:一是预防性。预防性是清洁生产概念中的核心要素,贯穿清洁生产全过程,强调从生产源头进行控制,通过原材料替代、工艺重新设计、改进内部管理、提高能源效率等方法从源头削减污染,与末端治理有本质区别。二是综合性。与传统末端治理着眼于单一形态的污染控制方式有别,清洁生产将预防的措施渗透到设计、生产、产品和服务全程活动中,这使清洁生产具有明显的系统综合性特征,只有采用综合集成的方式,才能达到清洁生产的效果。三是持续性。持续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和工艺的持续改进。以现有的生产状况为起点,不断改进产品、工艺和管理,使生产、技术、设备等达到更高的水平。另一方面是效果持续显现。一项具体的清洁生产措施,涉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工艺设计的改进,以及配套的管理措施,这使清洁生产的效果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显现。  (二)清洁生产在我国的推行  1。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实施清洁生产  实施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粗放发展为特征的传统模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实现经济的较高增长。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严重对立,越来越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扭转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污染预防的战略持续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从源头抓起,控制生产过程,最大限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实施清洁生产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大,多数企业没有摆脱粗放经营的模式,技术设备落后,管理不科学。要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实施清洁生产,优化生产过程控制,革新工艺,最大限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促进经济运行质量提升。  实施清洁生产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最佳模式。据《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披露,我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依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2012)对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74个新标准监测实施第一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其他256个城市执行空气质量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为69.5%。工业是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工业污染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不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对企业来说,也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额外负担。清洁生产可以克服末端治理的弊端,从源头预防和消除污染,生产过程中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交换利用,能有效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矛盾,从根本上防治污染。  2。清洁生产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清洁生产的启动阶段。1992—1997年可以看作是我国启动清洁生产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以宣传示范推动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政策实践。1997—2003年可以看作是清洁生产的政策实践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在继续清洁生产培训和审核示范活动基础上,转向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机制建立。  清洁生产的深化发展。2003年以后至现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清洁生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清洁生产正以多样性和内涵拓展的方式深化发展。  3。清洁生产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将清洁生产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工业领域清洁生产推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出台清洁生产的政策文件。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对推行清洁生产做了整体部署,提出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清洁生产的整体水平,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等重点任务。在总体部署下,出台了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包括《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导则》、《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以及数十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清洁生产标准。  二是不断强化清洁生产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冶金、化工、轻工、有色、机械等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及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建了“国家清洁生产专家库”,为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将清洁生产与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相结合,积极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培训和审核,并取得积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3.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  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对清洁生产的支撑力度。发布了3批《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以目录为指南,引导冶金、机械、有色金属、石油和建材等重点行业的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积极支持重污染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利用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电解锰、铅锌冶炼、电石法聚氯乙烯、氮肥、发酵等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取得进展,为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冶金、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有序推进,实施了一批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有效提高了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削减了污染物产生量。《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全国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319万吨、1866万吨,比2010年的355万吨、2073万吨各减少10%;全国工业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4.2万吨、1391万吨,比2010年的28.5万吨、1637万吨各减少15%。2012年,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338.5万吨、1911.7万吨,比2010年减少4.65%、7.78%。工业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6.4万吨、1658.1万吨,比2010年减少7.37%、1.29%。  我国清洁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体看,我国清洁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对清洁生产认识的高度不够。一些地方对清洁生产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没有完全认识到清洁生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清洁生产工作更注重在大型企业开展,忽视了中小企业。企业普遍缺乏依法实施清洁生产的主动意识,对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理念认识不够,重末端治理。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但流于形式,没有按审核意见实施,或者是部分实施,即着眼于眼前利益,倾向于选择投资小的无费或低费方案,对资金实施效果更好的中费和高费方案不愿投入,直接影响了清洁生产审核的效果。从总体看,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方案实施率不高,仅为44.3%,其中,中高费项目的实施率仅为41.7%。  二是清洁生产没有全面展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比例偏低,从全国范围来看,共发布了5批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2005年以来,全国共有17862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已经公布的强制性审核企业的总量还比较少,有的省份累计公布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占符合《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企业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  三是清洁生产科技开发投入不够,重金属污染减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等领域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同时,成熟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制约了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的一些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如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清洁生产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等有待健全;同时清洁生产推行过程中,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量消耗资源的产品和包装物强制回收目录和具体回收办法还没有出台。

万达华府装修

南昌新居装修

49平米装修效果图

融尚未来装修